飼料生產成本因飼料成品的不同而不一樣,據(jù)資料顯示,一般的飼料生產成本占總飼料成本的3%-12%,部分特種水產飼料,如魚蝦的開口料,由于粉碎細度及顆粒直徑的要求,可達15%。秸稈粉碎是飼料生產七大工序(原料接受、清理、粉碎、配料、混合、成形及計量包裝)中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之一。
秸稈經粉碎后,表面積增大,與腸道消化酶或微生物作用的機會增加,消化吸收率會提高;使得配方中各組分均勻地混合,減少了混合后的自動分級,提高飼料的調質與制粒效果以及適口性等。粉碎粒度對飼料活性成分基本沒有影響,盡管粉碎具有不少的優(yōu)點,但過度粉碎需要消耗過多的電能,降低飼料廠的生產效率,造成物料流動不暢,甚至堵塞。
同時還會引起粉塵飛揚,損害工作人員身體健康,導致動物呼吸道和環(huán)境污染,所以飼料粉碎粒度應有適宜范圍,且不同種類的動物對飼料粒度要求不同。水產飼料由于水生動物的生理特點以及生活環(huán)境的要求,為了保證獲得飼料轉化率和減少飼料對水體環(huán)境的污染,飼料要易于消化吸收。
同種物料,粒度越小,與消化酶接觸的表面積就越大,就能提高養(yǎng)分可消化性,由此可知,要提高飼料的利用率,就應提供易于消化的飼料,而減小飼料粒度是方法之一。這一點對水產飼料尤為重要,因為許多水生動物沒有胃,不能像畜禽等動物一樣借助胃的碾磨作用來提高養(yǎng)分的消化率。